受COVID-19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旅游業發展勢頭按下了暫停按鈕。大量中小旅游企業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為此,文化旅游部提前發布了《關于暫退部分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支持旅行社應對經營困難的通知》,緩解了旅游企業的現金流壓力。
一些行業分析師指出,疫情過后,旅游業將有爆炸性增長。樂觀估計,今年第二季度旅游業將逐步企穩,第三和第四季度商業需求將全面釋放和反彈。同時,人們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如主題游、親子游、野營、保健等旅游方式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COVID-19流行病不能改變中國長期經濟發展的基礎。旅游業也是如此。相關統計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450933.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實際增長6.3%。其中,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約247742.6億元,同比增長7%,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54.5%。
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趨勢下,服務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與此同時,服務業本身也面臨著質量提高和技術創新等迫切需求。以近年來熱門的智能旅游產業為例,在互聯網背景下,智能旅游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雖然服務形式多樣,但其經濟潛力也是巨大的。
根據中國商業研究院的相關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在線旅游交易額為1.2萬億,同比增長21.5%。2019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5億。據估計,到2020年,國內在線旅游交易額將超過1.7萬億。報告指出,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線旅游預訂行業已經逐漸向移動終端轉移。2018年,中國有4億移動在線旅游用戶,占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的49.0%。(中國的在線旅游交易額正在增長)
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增長,當前旅游產業規劃研究的范圍越來越廣泛,依靠人工智能和云數據等創新技術的智能旅游產品正逐步走上時代的舞臺。在智能旅游產業細分領域,以在線電子導游為代表的產品正在逐步改變消費者的旅游模式和景區的服務形式。在線電子導游產品被市場廣泛認可后,也被許多地方旅游監管部門引入,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創新武器。
在過去,游客只能帶著紙質地圖在城市或景點旅行。然而,由于城市和景點的快速發展,游客往往無法獲得最準確的旅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