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形勢下,5G、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已被應用于抗擊疫情。例如,人工智能計算能力被用來預測未來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特征和方向,為準確的靶向藥物篩選提供數據支持。與此同時,它催生了新的互聯生活方式,如在線咨詢、遠程辦公、在線學習和在線購買新鮮產品。
不經意間,這種流行病成了智能技術展示其獨特魅力的舞臺。人們也意識到智能技術并不遙遠,它甚至已經滲透到人們觸手可及的家居生活領域。
根據美國研究機構Forrester的研究,智能家居是物聯網中最具代表性的領域,而且它的發展速度比預期的要快。然而,智能家居在中國的普及率只有4.9%,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預計未來五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將繼續快速增長。
在這種流行形勢下,智能家居這一壯麗的“新藍海”吸引了一個又一個掘金者潛入測試,已經深入培育智能家居多年的小米已經做好了戰斗準備。
建設AIOT生態,搶占制高點
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多年前就意識到了人工智能物聯網的趨勢,并明確指出下一個超級出路將是5G通信帶來的物聯網時代。在領導者的領導下,小米建立了自己的生產智能家居產品的AIOT生態鏈,并投資相關企業進入智能家居市場。
首先,打造小米智能音箱的明星產品,搭建智能家居的入口。在產品線建設方面,小米推出了小米智能音箱、掃地機器人等與生態鏈相關的智能產品,并迅速孵化出“米佳”品牌,形成了覆蓋家居領域的多品類智能產品線。
根據官方信息,小米和生態鏈產品有2000多種,幾乎涵蓋所有智能硬件領域;小米AloT平臺上的聯網設備數量(不包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達到2.1億臺,同比增長62%。
與此同時,其用戶數量也在迅速上升。截至2019年9月30日,蕭艾學生每月活躍用戶達到5790萬臺,同比增長68.6%;米佳APP每月活躍用戶達到3210萬,非小米智能手機用戶占63%。
第二,投資智能家居相關產業,啟動小米生態鏈計劃。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已經投資了280多家公司,總賬面價值為287億元,同比增長16.8%。其中,華密、米云、于佳卉和石科技已成功上市。
2020年初,小米再次堅定地表示,將在未來五年內向“愛奧”投資500億元。我不得不承認,小米建設IOT生態的戰略不僅讓其智能家居地圖更加清晰,也顯示了其“野蠻”的增長活力。
對于小米如此渴望開發智能家居的原因,業內人士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數人認為,小米正在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以彌補手機業務的下滑趨勢,這種猜測是基于小米手機銷量的下滑。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發布的報告,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的增長率下降了30.5%,國內出貨量非常低,只有9.7%。
不管最初進入智能家居市場的原因是什么,現在小米已經在智能家居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一般來說,先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吸引用戶的注意力,擁有良好的品牌聲譽,就相當于擁有了一張“智能家居總決賽”的門票。
出國
技術之戰從來不是某個地區的事情,而是一場全球性的戰斗。小米基本上已經在中國站穩了腳跟,它無疑也參與了進來。
2014年,小米率先以手機產品進入印度市場,并在短短五年時間里躍升至印度市場首位,市場份額上升至29%。基于此,小米推出了智能電視,并開始嘗試將智能家居產品投放海外,以提高產品的普及率。根據官方信息,截至2019年6月30日,小米電視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保持了在印度市場的第一銷量,重點是1790部小米手機
在印度取得這一輝煌成就后,小米的士氣突然高漲,海外擴張的步伐加快。得益于小米的內部舉措,以智能電視為代表的智能家電在海外市場取得了可觀的成績。
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已進入全球90個國家和地區;其智能電視全球出貨量超過310萬臺,同比增長59.8%,在中國排名第一,在全球排名前五。與此同時,智能電視和小米手機的月用戶數達到2390萬,同比增長50.1%。其付費用戶超過320萬,同比增長68.8%。
小米電視的快速增長也帶動了物聯網收入和小米集團海外業務的快速增長。
小米集團的財務報告顯示,物聯網和消費產品業務收入增長44.4%,從2018年第三季度的108億元增長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156億元;截至2019年9月,海外市場收入為261億元,同比增長17.2%,占小米集團總收入的48.7%。
從數據表現的角度來看,小米試圖在海外市場推出智能家居產品的策略并沒有錯。然而,小米并不是唯一想在海外市場分享智能家居的公司。
與國內企業相比,國外智能家居企業布局較早,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經過多年的發展,亞馬遜、谷歌和蘋果現在在國外處于主導地位。
據公開信息,互聯網巨頭亞馬遜憑借自身的研發實力,推出了Echo/Alexa模式,成為智能家居市場的行業風向標。全球超過7400個品牌和60000臺設備支持人工智能助手Alexa,累計出貨量超過1億臺。它的產品出貨量與數百萬臺小米不在同一個水平上,這種比較更難談論。
此外,在R&D投資方面,小米沒有其他巨頭的優勢。據《彭博社》統計,亞馬遜在R&D的投資多年來一直位居全球科技公司之首,平均每年投資893億美元,相當于約6287億元人民幣。尤其是在云計算領域,亞馬遜AWS繼續以47.8%的市場份額引領行業。相比之下,小米每年不到數百億元人民幣的研發支出就相形見絀了。
此外,小米的電視聲譽沒有人們希望的那么好。根據萬象數據,小米有多達五款電視進入了最差電視排行榜的前十名,不良評論率達到13.13%,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10個百分點。
各種跡象表明,在規模、經驗和技術優勢方面,小米遠遠落后于其競爭對手亞馬遜。這是發人深省的。尚未掌握家電核心技術的小米,在與國內外智能家居巨頭發生沖突時,有機會勝出。
智能家居考試,小米承受著壓力
目前,國內智能家居市場已經形成了以格力、海爾、美的為代表的傳統電器制造商;以華為和小米為代表的通信手機制造商和以英美煙草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的新型戰爭模式。
面對競爭對手的不斷涌入,小米面臨著技術、用戶和運營的巨大考驗,智能家居業務的發展也越來越顯示出壓力。
一方面,掌握核心技術并不容易,在B端市場上發展仁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小米的AIoT平臺已經逐步實現了智能家居領域智能產品的多方覆蓋,但這只是針對個人用戶。尤其是在今年小米押注5G的時候,其B端用戶覆蓋面迫切需要擴大。
相比之下,競爭對手華為加快了智能家居場景的布局,同時基于底層技術創造的開放生態環境,為生態合作伙伴提供智能家居、汽車聯網、智能抄表、智能停車、智能工業、智能醫療等工業應用。
小米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并開始與宜家、朱華集團、格林蘭集團等合作。在智能照明,智能酒店系統和智能房地產,但它更傾向于消費市場。此外,小米自身的5G通信、芯片和操作系統等技術相對缺乏(小米公布的16000多項專利大多是設計和實用新型),小米不得不依靠芯片等核心技術的外部支持。
顯然,當5G技術成為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時,小米的B終端布局處于弱勢,這需要在未來得到祝福。
另一方面,小米不容易突破傳統家電行業的技術和經驗壁壘。海爾成立35年,現已擁有全球10 N開放R&D系統,推出“智能家居云”平臺,可提供智能完整解決方案(5種場景下7種解決方案定制)。海爾之家已獲得1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入圍《2019中國物聯網企業100強的榜單》年度第三名。
此外,海爾在家電行業已經積累了幾年。與家電領域的“新人”小米相比,海爾等傳統家電巨頭對用戶的需求了如指掌,能夠將制造和質量控制抓到位,銷售渠道和售后服務也相對更加完善。
根據海爾的官方信息,海爾的智能家居生活平臺已經聚集了80多萬個生態資源,擁有2000多萬個聯網設備和1.5億個聯網用戶。可以預見,隨著時間戰線的延長,傳統巨頭的優勢將越來越突出,對小米智能家居的威脅也將增加。
綜上所述,雖然小米構建生態鏈的方式不僅迅速在智能家居市場贏得一席之地,而且其海外表現也非常值得稱道。然而,隨著小米的快速發展,它也面臨著內部技術問題和外部競爭對手的影響。顯然,小米的智能家居業務需要度過一段低調的時期,并通過許多考驗,才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正文/劉匡公號,身份證號:劉匡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