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斯麒麟990采用7納米工藝,號稱最強人工智能核心的阿里平頭閣發光800也采用7納米工藝。這些令人興奮的消息背后是中國芯片公司追逐先進技術的堅定步伐。然而,這條路并不平坦。在芯片設計的過程中,有很多風險,比如如何升級技術,能否第一次成功生產等。在正式大規模生產之后,它還面臨著提高產量和穩定工藝的巨大挑戰。面對提高產量的問題,國內FPGA制造商上海安陸科技(Shanghai Anlu Technology)的聯合創始人徐春華表示:“我們在提高產量方面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制造過程的穩定性。”追求先進技術的麻煩在半導體工藝界,晶圓廠永遠是領導者。以TSMC為例,當蘋果公司的A13、高通公司的Snapdragon 865和HiSilicon公司的麒麟990剛剛通過7納米工藝批量生產時,5納米工藝的研發已經初步就緒,甚至3納米工藝的研究也在進行中。頂尖的芯片公司仍然落后于晶圓廠半步,大多數芯片公司只能努力追趕。"芯片批量生產后,經常會出現產量波動的問題."徐春華認為,原因是產品研發和晶圓廠現有流程之間存在“時滯”。“現在生產的產品都是根據幾年前的設計規則開發的。盡管根據理論分析和有限的實驗,當時的制造廠的設計規則將增加工藝波動裕度,但是在隨后的實際加工工藝和原始理論中的各種工藝波動。這種模式肯定會有差異甚至漏洞,導致大規模生產中的產量波動。”這也是設計公司和晶圓廠之間永恒的矛盾。“工廠之前制定的規則無法與當前的工藝條件相匹配。例如,線寬和間隔等參數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機器上會有不同的要求。由于規定的幅度不夠,生產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同時,隨著工藝水平的提高,控制產量的條件越來越嚴格,因此有必要對產量進行預判。據徐春華稱,工廠將根據芯片上的缺陷密度計算理論產量,這將有助于設計公司。然而,這個計算值只是理論產量,實際情況仍然非常復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芯片設計公司應該“繃緊神經”,不斷監控問題并及時反饋給晶圓廠。幸運的是,晶片工廠的生產設備上的傳感器能夠分析從工具操作產生的數據,以便及時監控晶片處理。例如,傳感器和數據日志可以獲得晶片進入哪個腔的信息,并且所有數據都可以進入系統,以便實時收集和分析
電商動態
國產FPGA安陸技術:工藝與設計的時間差是提高產量的“天敵”
瀏覽:353 時間:20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