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疫情不僅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也影響了我國各行各業的正常發展。一次又一次推遲復工消息的公布,使許多企業深受其害,尤其是餐飲、酒旅游、房地產等行業,不僅在春節前后損失了巨額“紅利”,甚至有些企業面臨破產的困境。
然而,總有另一面。在全國人民抗擊COVID-19肺炎疫情的斗爭中,以前在公眾視野中不活躍的網絡醫療開始發揮作用,其活動呈現爆炸式增長。
那么,在這種影響下,中國的網絡醫療行業是否迎來了一個機遇期?該行業未來將如何發展?
盈利困難仍然是該行業最大的痛點
在疫情形勢下,國內主流網絡醫療平臺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丁香醫生、阿里健康、健康160和好醫生在線都推出了自己的在線醫療服務。一段時間以來,以專業、及時、高效、便捷為特征的網絡醫療迅速升溫,逐漸成為人們在特殊時期就醫的有效補充方式。
據披露,截至2月8日24: 00,阿里健康咨詢頁面已訪問近1000萬用戶,累計在線咨詢用戶超過93萬人;醫生每天接待100多名病人,一些呼吸科醫生每天接待200多名病人。
流行病期間,各種矛盾激烈爆發。互聯網在線咨詢已經完成了初步的用戶教育。大多數用戶第一次知道在線咨詢及其價值,并意識到一些基本的醫療和健康需求可以通過在線咨詢醫生來解決。
以前,由于人們的傳統醫療習慣和對網絡咨詢的缺乏了解,網絡醫療平臺在培養用戶習慣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收效甚微。疫情無疑將網絡醫療帶入了更多人的視野,大多數網絡醫療平臺也發展良好。
但這并不意味著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可以化虧為盈,立即實現盈利。相反,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實現利潤仍然任重而道遠。
從目前整個行業的盈利模式來看,大多數網絡醫療企業仍然采用花錢培養用戶習慣的模式來換取長期利潤。然而,這種“先上車后補票”的盈利模式,無形中增加了網絡醫療企業的利潤周期和運營壓力。
一些業內人士曾表示:“遠程醫療作為一個整體面臨的困境是,它找不到盈利模式。其自身的發展特點決定了其長期盈利特點,3-5年的盈利周期成為必然。”
在如此長的利潤周期下,它使得許多網絡醫療企業的輔助流量更有意義。現在,在互聯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