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同城速食配送服務企業達達集團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并計劃以“達達”的股票代碼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籌資高達1億美元,鎖定速食零售的第一股。京東持有公司51.4%的股份。本輪籌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投資技術和研發、實施營銷計劃和擴大用戶群。除了達達,當地零售即時分銷行業還有其他好消息,這種有利的趨勢傳遍了全世界。盡管這種流行病很嚴重,但它為許多企業提供了即時交付領域的機會。例如,美國跑腿電子商務公司Instacart目前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其資本估值已達到140億美元,比上一次翻了一番。達達主要從事本地的即時零售和分銷,而Instarcart相當于一個基于實體零售店的“網上商店”。從本質上講,這些公司從事的是“按需本地即時分發”的業務。現在看來,他們的估值、投資和融資都在迅速增長,他們的業務蒸蒸日上,前途光明。除了疫情的影響之外,這種情況也與近年來新零售的流行本土化趨勢密切相關。這種趨勢符合什么樣的市場需求?又為什么會發展到今天的局面?本地化即時分發在未來將如何發展?首先,新的零售定位是大勢所趨,同城即時配送推動的本質定位是新零售的核心場景,或者可以說新零售是“定位布局”。這并不意味著產品的本地化,而是消費者服務的本地化。這意味著消費者可以在當地獲得他們想要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而等待一段時間。人們想要的商品可以在最近的當地商店送貨,并且可以在短時間內收到。新零售的本土化有利于企業充分了解消費者的習慣和需求,從而在不同地區布局最合適的產品和服務,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用戶的接收速度,降低商家在物流方面承擔的成本。那么這種趨勢是如何形成的呢?曾有一段時間,實體零售業的形式在中國不斷演變,從雜貨店和百貨商店到購物中心、專賣店和連鎖店。21世紀,以淘寶和京東為代表的電子商務行業迎來了一個“黃金時代”,電子商務時代正式到來。這使得傳統的實體零售業遭遇巨大沖擊,社會消費習慣逐漸適應電子商務模式,再加上租賃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傳統零售空間受到擠壓。然而,電子商務的日子帶著膚淺的風景
電商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