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決定了經濟發展的可能性和邊界。以“鐵公基”為代表的“老基礎設施”支撐了中國經濟40年的快速發展,創造了中國的經濟奇跡。由5G、人工智能、物聯網和智能計算等新一代技術推動的“新基礎設施”將在未來40年支撐中國的經濟繁榮。在過去的40年里,我們用空間換時間,快速的經濟發展也暴露出一系列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例如,在人口增長的情況下,公共服務的供給相對不足,特別是在醫療和教育領域。資源分布不均,優質資源主要集中在少數一線城市,分配效率較低;城市基礎設施承載力與人口發展的不平衡。就道路交通而言,交通擁堵在一、二線城市非常普遍,造成大量社會時間成本損失,車輛占用城市公共空間,影響城市整體布局;在城市治理中,傳統的消防、能源、安全等服務管理系統在人口壓力下面臨巨大挑戰。在疫情期間,“舊基礎設施”下的傳統經濟幾乎被關閉,大量中小企業破產。在“黑天鵝”等突發事件下,整個系統缺乏應變能力,應急能力有待提高。視覺人工智能的新基礎設施是各行各業的“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眼睛”。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可以提高系統的應變能力和應急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推進未來40年的規劃。城市化的推進必然會帶來大規模的人口集中。未來10年,68%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單個城市的規模將超過5000萬至8000萬,這將給城市治理、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帶來巨大挑戰。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應與未來人口變化趨勢相結合,納入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藍圖。AIoT幫助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服務管理系統(包括消防、能源、水務、警務等)。)通過“設備和事物”和“數據智能”技術完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自動閉環的實施,為超大規模城市治理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在城市軌道交通“老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升級改造,實現面付費、無誘導穿越、超大客流安全監控和超大規模網絡管理控制,減少人工成本投入,緩解城市軌道交通壓力,降低成本,提高地鐵運營管理服務效率;無人駕駛使旅行回歸本質。通過道路聯網和自動駕駛技術,大大降低了車輛閑置率,更有效地利用了道路網絡,并結合共享出行淘汰了大量停車場,更換了小型充電樁
電商動態
視覺人工智能新基礎設施、微美全息圖/臉書/微軟和其他5G布局技術
瀏覽:497 時間:2021-6-16